一周简报 | 第二届全军军事翻译挑战赛将举行、著名翻译家林洪亮逝世、DeepSeek首次用于地震国际救援...
Part 1
业界动态
国防部:第二届全军军事翻译挑战赛即将举行
4月9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4月至8月,第二届全军军事翻译挑战赛将在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本届比赛创新赛道赛制、更新赛事语种、扩大参赛范围,进一步推动军队国防语言能力建设,为加强对外军事交流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支撑。(来源:央广网)
贵州省外事办公室交替传译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顺利举办
近日,由贵州省外事办公室与中国翻译协会共同举办的交替传译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贵州省贵阳市顺利举办,来自贵州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从事翻译与国际传播工作的专业人员约200人参训。
本次培训紧扣新形势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聚焦交替传译的原则与核心技能,突出外事工作实践特色,邀请中国翻译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前驻新西兰、库克群岛、瑞典大使陈明明,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教授、外交部翻译司原会议翻译处处长张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生导师、职业译员沈洲榕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授课,旨在提升贵州省外事工作人员交传技能和跨文化沟通素养。
课程为期7天,通过设置不同专题,循序渐进展开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深入浅出的讲解。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升外事翻译技能,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展现贵州新风采。
下一步,中国译协将继续加强与各省区市外事部门的协同合作,助力提升地方外事翻译领域培训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动高端外事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为国家外事外交工作大局提供智力支持。(来源:中国翻译协会公众号)
著名翻译家林洪亮逝世
著名翻译家林洪亮于2025年4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林洪亮,江西南康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语文系,硕士。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曾任东欧文学室主任、欧美同学会理事。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评传《密茨凯维奇》、《显克维奇》,文学史《波兰戏剧简史》、《东欧文学史》(主编并撰稿)、《东欧当代文学史》(主编并撰稿)、《东欧戏剧史》(合作),译著有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上、下)、《火与剑》(上、下)、《人民近卫军》,短篇小说集《第三个女人》、《灯塔看守》、《鸽子和姑娘》(合译),长诗《塔杜施先生》(合译),诗文集《呼唤雪人》,诗剧《先人祭》(第二部分)等。曾获多个波兰文化功勋奖章与“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来源:中国作家网公众号)
融合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医学语言服务齐鲁论坛成功举办
3月29日至30日,由山东大学、山东省翻译协会及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融合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医学语言服务齐鲁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翻译协会指导,山东大学、山东省翻译协会及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共同主办,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承办。此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国内有关外语教学、人工智能技术、医学语言服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翻译及医学行业大背景下医学语言服务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来自二十多所高校和业界的专家参与讨论,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五千多人。
山东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晓琳,济南市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庞龙,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综合业务部副主任李伟勇,山东省翻译协会会长王俊菊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院长马文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设有6项主旨发言。山东大学马文教授探讨了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特征及照护优化;山东师范大学徐彬教授分析了AI对医学翻译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毛浩然教授介绍了AI在孤独症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朱珊副教授探讨了“赛博医生”的发展及其对语言服务的影响;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陈庆副教授提出了翻译人才向科技服务转型的路径;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苏永刚教授分享了国际医疗合作中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经验。
本次会议另设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北京雅信诚医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智慧译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探讨了AI在医学语言服务中的实际应用,呼吁高校人才深入行业实践,拥抱技术创新。
本次论坛为医学语言服务的智能化、跨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国家战略与国际传播体系建设。(来源:中国翻译协会 编辑:译世界)
中国翻译协会代表团赴斯洛文尼亚参加国际翻译家联盟理事会会议
当地时间3月25日至29日,国际翻译家联盟(以下简称“国际译联”)第16次理事会会议及系列配套活动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举行。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译联理事高岸明率团出席会议及相关活动。
此次理事会会议议程包括17个议题和45个分议题,涉及国际译联战略规划、各专委会及区域中心工作进展、会员管理、预算安排、第23届世界翻译大会筹备等事宜。高岸明参与了各项议题的讨论和表决,向理事会介绍了中国翻译界最新发展趋势及中国译协近期重点工作,并出席由斯洛文尼亚法庭口译及法律翻译协会举办的国际翻译论坛,与相关国际组织、行业协会、教育机构等单位负责人进行交流。
访问期间,高岸明受邀赴卢布尔雅那大学,就中国涉外法律体系及法律翻译相关情况进行专题分享,并与该校亚洲研究系主任Mateja Petrovcic教授、中斯法律翻译师生等进行研讨交流。(来源:中国外文局)
教育部:支持高校联合企业研发语言翻译、智能语音、大语言模型等产品
3月3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情况。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提到,支持有关高校联合人工智能及信息服务领域头部企业,研发语言翻译、智能语音、大语言模型等产品。
刘培俊介绍,在语言科技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布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大语言模型评测技术等百余项科研成果。广布局设置科研机构。设立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语言技术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等,形成语言科技研发方阵。
此外,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研制并发布了《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标准100多项,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人工智能、数字产品和信息产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奠定规范基础。
为多领域推动语言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刘培俊介绍,教育部建成国家语委媒体语言语料库、冬奥会多语言术语库、公共服务领域译写规范术语库、规范标准课程库等30多项,多渠道打造示范平台。上线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数字展区等。指导各地各校开展云端学习等课程平台。(来源:中国青年报)
Part 2
技术前沿
DeepSeek首次用于地震国际救援:7小时攻克缅甸救灾语言关
快科技4月2日消息,近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后,中国驻缅甸使馆称,前方在使用基于DeepSeek紧急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是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秘书处和北京语言大学迅速组建的语言服务支持团队,利用DeepSeek在仅仅七小时内开发出来的,至今缅甸已有700余人持续使用该平台。
对此,这个系统的开发者介绍称,中国救援队在出征缅甸前,给该组织打了电话,因为机器翻译是跟当地人交流的一个途径。
但传统翻译是很难做到精准翻译的,依赖大模型并融合术语,同时融合已有的传统数据库,会比传统翻译质量要高很多,会满足中国救援队在当地开展救援的需求。
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用DeepSeek生成了50个网页,再把它以中文、缅甸语、还有发音同时呈现在了这个页面。后经多名缅甸留学生体验后,中缅互译网站上线并提供给中国救援队。
后来在救援过程中,在中国救援队建议和要求下,又陆续上线了语音翻译工具、地名翻译功能。最后,该开发者还表示:在缅甸救援结束后,会把这个平台开源出来。
据了解,“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应急管理部等部委指导成立的公益联盟组织,主要任务是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及国家其他领域重要工作中急需克服的语言障碍,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手语、盲文、外国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语言服务,是国家语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来源:快科技)
Part 3
前瞻观点
马光远:我对AI的翻译,AI应该叫all in
正值2025博鳌亚洲论坛召开期间,3月26日,新浪财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博鳌举办“2025博鳌新浪财经之夜”活动,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指出,当大家都在谈论AI,重要的是应该all in,要全面拥抱。
他表示,大家都在谈拥抱AI,我觉得不是拥抱不拥抱的问题,是怎么抱,是熊抱还是怎么抱,是抱的姿势怎么样。不管怎么样,AI的时代来了。所以,我对AI的翻译,AI应该叫all in,所有的事,所有做事的逻辑可能以后都跟AI有关系,每个行业我们不知道怎么样颠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济、我们社会的秩序,以后会变成怎么样,但是我认为拥抱是对的。(来源:新浪财经)
Part 4
会议预告
2025高校外语教学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会议将于4月举办
为全面推动国际传播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的源头供给,打造务实创新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为培养“既会外语也懂文化”的多元多层次大学外语人才,更好传播、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传播、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更好传播、宣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英语研究分会共同主办的“2025高校外语教学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会议”定于2025年4月11日-13日在杭州举办。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外语教学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将共同探讨国际传播能力与体系建设、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多层次、多规格、多主体协同合作、高校外语教学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主要内容。为做好会议各项工作,委托华语教学出版社、浙江省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外国语学院承办。会议举办形式为线上线下结合。
会议设专题论坛,专题论坛主题主要包括: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大学外语教学价值引领;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外语教学课程融合;
3.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四新”大学外语教学与实践;
4.新型大学外语教育资源建设与技术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
联系方式: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英语研究分会
方晏:13691053188
华教出版社
刘文:13913935381(微信同号)
邮箱地址:WYFS@sinolingua.com.cn
(来源:中国翻译协会公众号)
2025年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定于4月24日-25日(23日报到)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年会以“译智向未来:塑造翻译新质业态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翻译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际传播和对外交往工作大局。现正式启动报名。
报名联系人:
张老师 010-68997645 (会员事宜咨询)
王老师 010-68990058、15901460495(缴费事宜、年会活动咨询)
(来源:中国翻译协会公众号)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第15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将于4月举行
1、 英国文学(史)与科技(史)2、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科学想象3、 英国(反)乌托邦文学中的科技4、 英国文学科技书写的伦理5、 英国文学中的科技与生态6、 科技史与英国性的文学塑造7、 当代英国科幻文学8、 文学与科学文化的新思考9、比较视域中的英国科幻文学10、中英科幻文学比较研究11、英国科幻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联系人:
陈老师 028-84078933,18101362132;郭老师 028-84078005
会议专用邮箱:britishlit2025@163.com(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认知翻译学研究”第三届认知翻译学专题论坛将于5月举行
为深化认知翻译学理论及应用研究,特别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认知翻译学研究新进展,进一步推动我国认知翻译学的发展,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拟于2025年5月9日-11日在北京举行第三届认知翻译学专题论坛。
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及《语言、翻译与认知》编辑部、北京译国译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博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论坛将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认知翻译学研究”为主题,邀请国内认知翻译学知名专家做主旨报告,并举行专题研讨。热忱欢迎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与认知翻译学研究感兴趣的师生参加本次论坛。
会议议题包括:1.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认知翻译学理论研究2.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翻译模式与方法研究3.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口、笔译认知过程研究4.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文学与文化翻译及其接受研究5.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与翻译研究6.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7.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翻译教育研究8.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翻译与文化认知研究9.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国家翻译能力研究10. 其他相关议题会议内容
相关咨询:邮箱:rzfyxlt@163.com电话:傅老师,010-68901969 田老师,18213082467
报名及缴费咨询:杨老师,010-88819033 任老师,010-88819587(来源: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注重学术传承及人才培养,自2004年起,已经成功举办20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本论坛旨在为相关领域博士生的学术交流互动与成果展示搭建良好平台,帮助博士生厘清研究思路、明晰研究方向、解决研究疑惑、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研究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我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术后备力量,繁荣学术研究,进一步推动相关专业的发展及提升。
“第二十一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拟于2025年5月10日-11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大会主旨发言,并组织博士生进行小组讨论,由相关领域专家老师进行点评。
本次博士生论坛集中讨论的议题主要包括:
1. 第二语言研究: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语言测试、词典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2. 社会及公共话语研究: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法律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
3. 语言本体研究:形式语言学、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等。
4.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语言研究,相关挑战、机遇等。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36207231
官方邮箱:gdufs_phd2025@163.com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官网)
本世纪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需求。2024年11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成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以期推动翻译学、传播学等领域学者协同联动,积极构建能够有效指导对外翻译传播实践的理论体系,探索以国际传播和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的翻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而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专委会拟定于2025年5月16日-18日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召开“首届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诚挚邀请国内外翻译与国际传播学界专家学者与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组织机构成员(拟申请专委会理事者原则上务必参会),并与各界专家共同探讨翻译与国际传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协同,为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贡献智慧。
会议围绕“新时代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主题,主要议题包括:
1. 翻译与国际传播效能
2. 翻译与中国形象建构
3. 翻译与文明交流互鉴
4. 对外翻译传播实践的理论体系
5. 翻译学与传播学的交叉融合路径
6. 服务“一带一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
7. 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8. 人工智能在翻译与国际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会议将采取大会主旨报告、专题论坛交流研讨等形式, 会上宣读论文将择优推荐发表。
联系方式:
会议邮箱:trans2025xisu@126.com
张老师:15202454898
李老师:17719523627
邓老师:15281185060
(来源:语言服务行业公众号)
为深入推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际传播战略,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翻译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定于2025年5月17日至18日在山东大学(济南)举办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5年工作会议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5年年会。
会议主题为“新时代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责任”,将围绕以下关键词进行探讨交流:
使命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新时代高端翻译人才
机遇 加强翻译技术赋能,创新高端翻译协同育人机制
实干 深化产教融合理念,提升高端翻译职业胜任能力
联系人:郑老师
电话:13156181415
联系人:周老师
电话:15963117569
邮箱:jzwnh2025@126.com
(来源:中国翻译协会公众号)
在国际翻译家联盟(简称“国际译联”)的支持下,第十一届亚太翻译论坛将于2025年5月21日-23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
亚太翻译论坛创立于1995年,每三年举办一届,旨在为亚太地区翻译界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第十一届亚太翻译论坛欢迎亚太及其他地区的翻译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从业者就“文化、连通与科技:翻译社群 创新视界”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本次会议广泛涵盖不同背景下笔译、口译及跨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论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人工智能在现代笔译及口译实践中的角色
机器翻译与人机合作
人工智能驱动的翻译之伦理考量
人工智能本地化的挑战与机遇· 笔译与口译教育的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笔译与口译职业的未来
人工智能对笔译与口译研究和实践的影响
……
会议网站:
https://ctn.hkbu.edu.hk/aptif11
(来源:亚太翻译论坛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