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 | “中国涉外法治话语研究中心”揭牌、2021《英语世界》杯冬奥翻译大赛报名启动…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
(2021年第26期,总第201期)
每一周,中国语言领域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 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2021年7月4日-7月9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事项预告
翻译出版
Part 1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7月3日,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涉外法治话语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来自高校、中国翻译协会、中国高校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上海市司法局等各界学者专家出席仪式,并就“新时代的法律、语言与翻译”进行专题研讨。
当天上午,第十二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颁奖典礼也在华政举行,大赛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得到法律及翻译爱好者的踊跃支持,共收到来自学生、教师、律师、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公司职员、翻译从业者、自由职业者等1949名选手的答卷,参赛人数又创新高。
本次大赛共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8名和优胜奖12名。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闵雨晨同学获特等奖。
对于最新成立的“中国涉外法治话语研究中心”,中国高校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开宝教授代表委员会致辞指出,语言学是最接近自然学科的一门学科。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在于推进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我们要依托华东政法大学这个平台,汇聚国内外法律语言研究学者,推进中国法律语言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迎接冬奥盛会,引导全国大学生深入了解“2022北京冬奥会”相关知识,学习“冬奥会精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经研究决定,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特举办“2021《英语世界》杯冬奥翻译大赛”。
建议各高校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协助做好本校的组织学习工作,引导大学生群体关注国家时事,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当下,通过翻译竞赛引导大学生群体借冬奥会讲好中国故事,助建冬奥会这个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各高校可将本次竞赛获奖成绩作为本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测定及加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大赛报名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9月24日,竞赛时间为:2021年9月下旬,比赛结果公布:2021年11月。参赛对象为全国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大赛试题参考《英语世界(北京2022年冬奥会增刊)》。竞赛形式为线上闭卷答题,满分100分。
竞赛QQ交流群:368625570
7月2日,由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外交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口笔译测评实践与研究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管理机构负责同志、资深翻译专家、全国高校从事口笔译测评研究的团队和学者、口笔译测试技术研发机构代表近60人参加。
中国外文局人事部主任、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领导小组成员兼考试办主任闵艺,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全国翻译资格考试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代主任王继雨致辞。中国外交部翻译室原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前驻外大使陈明明,中国外交部翻译室原副主任、翻译资格考试资深专家、前驻外大使任小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宗成庆等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本次论坛设置了包括“翻译资格考试的回顾与展望”“口笔译认证测试中AI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前景”“口笔译测试与评估”“中国外语人才信息交互平台”等议题在内的7个单元共计19场专题发言。
2020年11月,外交学院正式成为第16家“翻译资格考试共建基地”。未来,翻译资格考试将继续发挥考试基地的智力和资源优势,加大开放协同,通过技术赋能、研究聚能和考试国际化需求动能引领,以“考”为媒加快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7月3日,根据“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指导精神,为了促进国内高校外语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和教师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和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了以“外语教育与文明互鉴”为主题、线上和线下形式结合的“2021《外国语》西部高校外语学科与教师发展高层论坛”。
会议开幕式由《外国语》编辑部主任吕晶晶主持,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达代表承办方对出席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陈达教授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各位专家学者齐聚西华大学,借助《外国语》这一学术交流平台,希望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西部高校外语教师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繁荣外语研究科研成果。
之后,《外国语》主编束定芳教授致会议开幕辞。本次论坛共有6位专家发言,分别围绕外语教材建设与文明互鉴、外语教育实践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和转化、海外汉学家的外语教育研究、翻译理论建构与文明互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事项预告
第五届《当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国际研讨会将于7月16日-18日举办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第二语言加工研究,兹定于2021年7月16日-18日举办第五届《当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当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主办,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做主旨发言。此外,会议还将设置分论坛,由相关领域的专家主持,欢迎国内外学界对第二语言加工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大会旨在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本领域专家学者搭建沟通桥梁,共同推动第二语言加工研究的发展。
会议主题为: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与二语加工研究,主要议题包括:
1.第二语言加工的本体研究,如二语语音、形态、词汇、句法以及篇章加工;
2.第二语言的习得、加工与教学;
3.第二语言加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与心理及认知科学交叉主题的研究;
4.第二语言加工的应用研究,如第二语言加工与人工智能、二语语音加工与语音识别、二语加工与机器翻译、二语加工与语言康复、语言数据库视角下的二语加工等;
5.第二语言加工的研究方法探讨;
6.与第二语言加工相关的其他研究。
拟邀主旨报告专家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丁红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卢植、南京师范大学倪传斌、大连理工大学王慧莉、浙江大学王小潞、上海交通大学袁博平。
联系电话
吴老师-18721618251
于老师-18221023001
张老师-13591709556
咨询邮箱:dlutseminar@126.com
第八届中国术语学建设暨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7月17日-7月18日举行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术语学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中国术语学界与国外学者的交流和沟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拟于2021年7月17日-7月18日在哈尔滨召开“第八届中国术语学建设暨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维诺格拉多夫俄语研究所、《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及《外语学刊》编辑部承办。
会议主题为:东西方科技文化交往中的术语互动,会议主要议题包括:(1)术语学理论研究;(2)术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研究;(3)术语政策与规划研究;(4)外来术语的吸收与本土化;(5)术语翻译与传播研究;(6)文化视角下的术语翻译;(7)人文学科术语研究;(8)学科术语史研究;(9)计算术语学与术语资源库建设;(10)术语知识工程与术语编纂;(11)术语管理与教育;(12)其他术语相关研究。
会务组联系方式:
乔老师:010-64000336,010-64002304,13522878754
邮 箱:keyanban@cnterm.cn
第四届全国翻译批评高层论坛将于7月18日-20日举行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发展,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翻译批评高层论坛”拟于2021年7月18日-2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论坛以“新时代翻译批评”为主题,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承办,《中国外语》《上海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当代外语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协办。论坛已邀请翻译批评领域的10余位知名专家做主旨发言,设立分论坛进行论文宣读,并向相关期刊推荐高质量的优秀论文。
论坛议题包括:
1. 中国特色翻译批评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2. 中外翻译批评体系比较研究
3. 我国应用翻译批评话语研究
4. 翻译批评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5. 翻译批评与翻译伦理研究
6. 翻译批评与翻译史研究
7. 翻译批评与翻译家研究
8. 翻译批评与翻译教育研究
9. 翻译批评与语料库建设
10. 翻译批评核心术语研究
11. 中外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发言嘉宾包括:福州大学陈小慰教授、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南京大学刘云虹教授、广西大学罗选民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任东升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司显柱教授、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明明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张旭教授、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中国外语》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常少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陈勇等。
联系人:
刘老师 0532-86983233
解老师 0532-86983435、18678943356
郭老师 0532-86983909、18669883979
2021年外语专业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将于7月19日-21日举行
随着“国标”、“教学指南”的颁布以及“双万计划”、“金课建设”的推进,外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进入深层次、精细化阶段,教材建设与运用、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等成为提升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外语专业教师交流,进一步落实外语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过程与方法改革目标,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清华大学出版社将于2021年7月19日-21日在呼和浩特市联合举办“2021年外语专业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
会议议题包括:
1.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外语专业教材建设
2. 新时代外语人才观指导下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3. 面向一流外语人才培养的外语专业教学改革
4. 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新理念新实践
5. 后疫情时代外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
6. 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
联系人:
苏老师 18604716880
李老师 18647373606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1年年会将于7月20日-21日举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好地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对外交流大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翻译人才,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翻译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将于2021年7月20日-21日在吉林外国语大学举办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1年工作会议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1年年会。
分组论坛议题包括:
1.新时代MTI教育与翻译人才思政建设
2.新时代MTI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MTI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4.MTI翻译实践与实习基地管理与评估
5.翻译技术在MTI教学中的应用
6.MTI教育与翻译人才职业化
7.非通用语MTI专业建设
8.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联系人:
张佳琦 0431-8456 5013
邮 箱:xiaoban@jisu.edu.cn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7月23日-26日举行
经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十二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天津)研究决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于2021年7月23日-26日在广西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时代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的比较文学——第十三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暨国际研讨会”。主办单位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广西大学。承办单位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会议分论题包括:
1. 文化转型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高旭东)
2.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季进、刘洪涛)
3. 时代转型中的比较文学课程与教学(刘洪涛、郝岚)
4. 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文学中的终极关怀(杨慧林)
5. 数字人文与中外科幻(陈跃红)
6. 比较文学阐释学(曹顺庆)
7. 世界文学:话语与实践(郝岚)
8. 全球化与跨文化戏剧(何成州)
9. 比较文学变异学(赵渭绒)
10.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建构(汪介之、周启超)
11. 文学人类学(叶舒宪)
12. 跨文化文学阐释:理论与个案(张辉、张冰)
13. 东亚文明与比较文学(金柄珉)
14. 中国文献外译与中国形象建构(邓联健)
15. 东南亚文学文化研究(关熔珍)
16. 生态文学研究(胡志红)
17. 远程阅读与跨文化的诗学转型(刘耘华)
18. 符号学与比较文学(赵毅衡)
19. 翻译与世界文学的存在方式(宋炳辉)
20. 海外华裔/华文文学研究(程爱民)
21. 比较视野下的古典文明(吴飞)
联系人:
何耀明 15677153528
黄苡婉 15878712766
关熔珍13707818471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7月24日-25日召开
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促进我国优秀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中兴学人(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南广书社(海南)有限公司、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于7月24日-25日 举办“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经验交流论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际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让世界了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论坛议题包括:
(一)解读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政策
(二)研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申报规范与要求
(三)分享海内外优秀译者和汉学家翻译成果
(四)研讨翻译科学与文化传播
(五)研讨翻译新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
(六)研讨中国文化外宣策略与大国风范对外新视角
(七)研讨AI+5G赋能下如何传播中国学术成果精品
(八)探讨文史哲类学术著作外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在联系
(九)探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获批立项后的执行与结题
联系人:
任文玉 0898-68561050 13269204416
龙英碧 0898-68561053 13810917487
王 力 0898-68561051 17600847469
“新时代外语课程建设与教材研究”研讨会将于7月29日-31日举行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推动高校外语教学与科研发展,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定于2021年7月29日-31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举办2021年年会,此次会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本届年会旨在探讨“双一流”建设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如何实现外语赋能,建设一流课程和高水平教材,提升外语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本届年会在专题研讨会之前开设工作坊,以课程和教材推介、一流课程申报和优秀教材建设为主题开展培训。
会议主题为:新时代外语课程建设与教材研究,会议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一流外语专业建设、外语课程建设、外语高水平教材建设、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联系人:
成老师 13009999965
张老师 1545173957
苏老师 13845119566
电子信箱:HIT202107@126.com
2021年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语言服务承德论坛将于10月15日-17日举行
为了促进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国家语言服务能力,汇聚学科交叉资源,推动我国语言服务学科建设,培养高质量的语言服务人才,并对当前语言服务领域中的热点和问题深入研讨,兹决定于2021年10月15日-17日在承德召开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语言服务承德论坛。
会议主题为:推进语言服务研究,助力外语学科供给侧改革,会议主要议程包括:
1、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会议;
2、专家主旨报告;
3、论文宣读;
4、参会代表交流与研讨。
联系人:
马金语 13266916769
Email:e@langservice.cn
Part 2
翻译出版
“读懂中国”等10本图书的阿拉伯语版近日由埃及马阿里夫出版社、埃及赛福萨法出版社、埃及东方文化出版社和阿联酋指南针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该系列译著项目实施单位为中国宁夏大学阿拉伯国家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旨在推动中阿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
2020年,宁夏大学阿拉伯国家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对外传播项目第一期启动,计划翻译出版10本图书,包括外文出版社“读懂中国”系列4本图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系列3本图书以及《苦难英雄任正非》《文明型国家》和《大国不易》,涵盖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科学技术、文化、文学、人文等方面内容。
据了解,该系列译著丛书由中国著名中东问题专家、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阿拉伯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复担任译审委员会主任。来自埃及、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家的中国问题专家、汉学家和翻译家与中国著名阿拉伯语专家学者对系列图书进行了翻译和审读。
该系列译著近期将在埃及、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线上和线下书店进行销售。
7月8日,“重点古籍出版项目《藏医药文献大全》出版签约暨《格萨尔王传》百部汉译工程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其中,《格萨尔王传》百部汉译工程拟自现有的300多部《格萨尔》故事中遴选出最为经典、传颂最为广泛的作品100部,组织藏、汉语翻译专家及作者共同协作,将其翻译为汉文作品出版。据了解,《格萨尔王传》百部汉译工程将陆续分批出版,预计2023年年底前完成。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藏族民众的民俗习惯、生产生活、生态系统、社会现象、政治、经济、军事、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哲学等各方面思想文化的百科知识全书,不仅是我国藏族著名的活态说唱史诗,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长的史诗,是人类史诗领域的一座高峰。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此次百部汉译工程主编之一的诺布旺丹从史诗演进角度对百部汉译工程进行释读,“目前,除母语读者外,外界对格萨尔史诗的理解和认知依然停留在为数不多的译介作品上。”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文学研究室研究员李连荣说:“《格萨尔王传》百部汉译工程将在尊重‘忠实性’第一原则的基础上,兼顾‘文学性’与‘音译’原则,尽最大可能保证汉译工程的‘民族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